鶯飛草長,春暖花開,在這播種希望的美好季節(jié),成都高新和平學校常規(guī)教育日,教學樓書聲朗朗、體育館躍動生姿……一切如此生機、活潑。
4月8日,四川省教育廳省級課題《K12學校生涯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專家成員一行深入成都高新和平學校進行課題調研工作,學校教科室主任秦建軍老師、該課題負責人閔婕老師等參加了調研座談會。
會上,閔老師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學校申報的高新區(qū)美術教育科研名師專項課題《基于文化理解下的藏域風情陶藝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的開展情況以及在課題教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從閔老師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陶藝對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長遠意義,它作為一種手、眼、腦相互協(xié)調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通過陶藝活動更好地釋放自我、展現(xiàn)個性,逐步獲得自我完善和自信。
另外,學校課題組的老師們也談到了在教學研究中遇到的種種困惑,比如陶藝教學師資專業(yè)性不強、課程內容設置單一、陶藝教學的深度不夠等方面的問題。對于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課題專家組的黃文武老師表示:一是要有整體的思路和概念去研究這些問題,要把它當成課題,當做教育系統(tǒng)工程去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育的優(yōu)質發(fā)展;二是研究要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分步驟分學段有效解決,建立一個持續(xù)性的課程培養(yǎng)體系,逐步打造自己的校本課程;三是要提高思想站位,深入認識,打破素質培養(yǎng)的局限,通過多學科融合教學,對陶藝教學的內容、方法、知識等方面進行有機的整合,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課題組專家成員表示,陶藝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元素,而陶藝創(chuàng)作的教學,更是直接觸及到受教育者心靈世界的塑造,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深思熟慮地通過不同媒介創(chuàng)造作品,尋求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情、心境和思考。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陶瓷天然、質樸、本色的美的規(guī)律重新認識自然、認識世界、認識生活,促使學生在以往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美感認知和心理體驗。因此將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需要與陶瓷藝術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把陶藝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潛力挖掘、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性格重塑等良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聽了專家的指導意見,各位老師表示受益匪淺,本次課題調研會議明確了成都高新和平學校子課題研究的方向和重點,理清了學校課題組下一步工作開展的思路,有力地促進了課題后期的規(guī)范、扎實、高效推進。
最后,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學校的陶藝作品展示區(qū)和陶藝制作坊,參觀的過程中,秘書處對學校的藝術氛圍、文化打造、功能室的使用和開放式展覽區(qū)的設置,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