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改革方向,探索發展規律,總結經驗得失,尋找突破點,解決當前教育特別是“如何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等熱點、困點問題。學校可以深入了解課程改革與新高考改革的時代背景、現狀和趨勢,獲取行業前沿的研究成果,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和指導。
(二)與課題專家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機會,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等的合作,提升學校站位平臺、科研能力以及學校知名度。
(三)研究成果可以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把脈會診、把握方向、積累價值經驗,指導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深入推進。
(四)為學校教育教學科研項目申報,省、市級評優,高水平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實施具有四川省先進水平的“校本課程”、“活頁課程”,滿足不同學校、年級、學科需求,提升學校的生涯教育教學及指導水平,幫助學生與家長明確生涯發展方向,制定清晰的多元升學路徑,全面規劃學業與職業發展目標,真正實現“家校共育、學生個性發展”的育人模式改革。
(六)推動“教師隊伍發展工程”建設,利用課題組專家智庫優勢,做好新形勢、新要求下的教師能力素養培訓,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育人效果、強化師資的專業成長和鞏固,強化教師職業發展深度,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
(七)開創“學生成長發展工程”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職業體驗實踐活動、生涯訪談交流、大學校園開放日、多維數據測量分析,助力于學校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情況,實現精細化過程管理和個性化輔導,運用多元化升學指導,實現多元育人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