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地方發展為切入點,推動地方實踐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服務地方發展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擔當,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好應用型大學的必答題。地方高校辦學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廣泛的辦學資源支持。湖州學院運用“八八戰略”蘊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立足資源優勢,緊扣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探索創新校地合作共育應用型人才新模式新機制,在服務地方發展中深入挖掘、系統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地方生動實踐的典型案例,形成全面呈現地方實踐優勢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素材,把地方實踐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以接地氣的實踐教學支撐思政課理論教學。
以應用型學科建設為關鍵點,強化實踐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支撐。社會大課堂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和案例。有效利用社會大課堂資源,需要結合地方發展特色、歷史文化稟賦、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等,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和確定研究重點。圍繞湖州所擁有的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縮小城鄉差距領域和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省級試點等發展契機,湖州學院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平臺,把湖州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綠色低碳共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等實踐領域,作為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的研究重點和推進學科學術特色發展的主攻方向,培育面向地方實踐的理論研究團隊,提升服務地方工作質量,用生動鮮活的地方實踐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建構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和教育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突破點,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站穩思政小課堂,體現好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要求,也要善用社會大課堂,解決好思政課親和力、針對性的問題。思政課教師必須首先提升自身實踐教學能力,使自己成長為應用型思政人才,才能用好各類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地方實踐資源,有效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湖州學院依托思政課實踐課程,通過集體備課研討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共同研究確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實踐選題,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撰寫研究報告,并以此為基礎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科研項目、參加“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等競賽,通過多種方式轉化教師實踐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成果,打開了師生實踐能力雙向提升、教學相長的局面。